WFU

網站頁籤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改變 (三)





日前,透過林素真老師的介紹,購買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Factfulness》,剛看完前面一部分,書中介紹,無論是一般平民百姓,或是專家菁英,對現今這個世界的認知常常是錯得離譜,原因並非我們常說的「新聞媒體低俗」,而可能是我們的事實性知識,或是對世界認知很重要的一些數據,打從習得後就從未更新,我們常常就像用1978年的地圖,來引導自己在2018年的旅行。

《羅輯思維》曾有一期講「大國不能不識數」,內容稍微有提到國家政策制定時,成本效益 (cost effectiveness) 的概念;小國何嘗也不是如此嗎?而要計算成本效益,有些基本的數據就一定要有,不然無法計算。

例如:健保署深知中風造成病人失能,而失能會耗用更多的健保資源,打算辦一個急性後期的照護計畫,在復健的黃金時間內給予病人高強度的復健,那麼,我們可能需要為這個計畫規畫一筆預算,那規劃時我們應該至少先要知道:台灣一年有多少中風病人吧?

我跟你講,用同樣都是用健保資料庫估算,不同的研究團隊,使用不同的ICD碼與個案擷取條件,估出來的數字可說天差地遠,從「一年兩萬多」到「一年八萬」都有人「喊」,當然這其中包含了中風的類型不同 (缺血或是缺血加出血、初次中風或是初次加復發者),但若放在同一個條件下看,差個兩倍多也是有的,可見良好數據的分析有多種要,如果使用錯誤的數據做決策,那很可能就會做出錯誤的決策。

假設人數確定了,接下來我們必須知道,在目前的醫療現實下,有多少中風病人真的需要高強度復健;而高強度的復健,可以增進中風病人完全恢復的比例 (effectiveness);病人完全恢復後,比起失能者,可以為健保節省多少錢;接下來我們才能算,這樣的計畫划不划算,值不值得投,要投多少錢進去…。這每個數字都是大工程耶!

其實,這個樣的計算工作,過去有人真正很認真的好好地做過 (這裡 這裡),而該團隊後來也協助腦中風學會,拿到健保署2014年度「腦中風急性後期輔導訪視計畫」的一筆經費 (這裡)

另一個例子,是在2013年,全民健保放寬降血脂藥品的根據,如果降血脂藥品給付規定放寬,一年會增加多少的藥費支出,一年會減少多少心臟病或中風的住院醫療費用消耗,所以這樣的開放應該划算…。如果沒有人去正確地估算這些數字,健保署要如何為全民的荷包把關,把錢都花在刀口上,做出最有利全民的醫療政策呢?




全民健保不只是社會安全網很重要的一環,也幾乎快成為台灣政府統治正當性的一個重要支撐基石,為了提升決策的品質,良好的數據分析非常重要;而學者為了學術地位的上升,有強烈的研究動機,如果這兩邊可以有效地結合起來,將會是全民的福氣。我們需要更多的高品質研究,去分析台灣人民的疾病負擔、罹病風險、使用各種藥品或醫療項目的真實效益,乃至於成本效益分析…。

最後,提醒大家一個觀念,大數據的真正意義並非在「大」,而是在於完整性 (comprehensiveness),也就是說,研究的樣本等於母群體。台灣的健保資料庫,就是這樣一個大數據的典型,這也是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的公共財,願我們用更多良好的溝通,去一一化解外界對這個寶貝的誤解與偏見,不要再用舊的思維與框架去看待,數據其實就是二十一世紀的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