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我現在剛好也正被「拖延症」所苦,找出兩、三年前,自己寫過的這篇,重新編排發文,以資警惕!
你是否常常被人家講「拖拖拉拉」? 或凡事都得要等到最後關頭,才願意動手開始做? 小心,你可能也得到「拖延症」了。
「拖延症」是我們現代人很常見的一種文明病,它是由以下三種要素所構成:
1.
拖拉:你明知道這件事得做,但你就是「拖著不做」。
2.
焦慮: 在「拖著不做」的同時,自己心中會有強烈的焦慮。
3.
罪惡感:事情一天一天拖著,沒有完成,心中產生罪惡感。
拖拉、焦慮、罪惡感,這三者都有,就構成了「拖延症」這個病症的診斷;「拖延症」需要跟其他症狀,例如: 「懶惰」,做鑑別診斷: 懶惰的人一樣不做事情,會拖拉,但是懶惰的人並不會有任何焦慮或罪惡感。
「拖延症」的盛行率非常高,幾乎所有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現代人,都或多或少犯過「拖延症」; 而「拖延症」最好發在處於工作年齡的成人,男人、女人都有相同的機會被影響,;至於「拖延症」的危險因子,則包括「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
為什麼會有「拖延症」,茲說明其病態生理機轉如下:
1. 「當下價值」遠大於「未來價值」: 在過去幾百萬年來,透過不斷的物競天擇,逐漸從猴子演化成我們的老祖宗原始人這般的大腦與身體結構;但是從原始人進入文明,不過數千年,其實我們的大腦等生理構造,尚未能夠來得及去適應變化迅速的人類社會。 舉例來說: 為什麼肥胖也是現代人的文明病? 因為原始人的食物來源不穩定,常常有一頓沒一頓的,所以一逮到機會吃了東西,人類的身體就會快速地把吸收的養分轉換成脂肪。但進到現代社會,每天三餐飽足變成很容易,雖然營養過剩,但我們的身體沒來得及進化,以為世界還像幾千年前一樣,所以仍舊傻傻地把每天吃進去的能量轉化成脂肪,這樣子現代人不就會容易變胖嗎? 同理,在史前時代,原始人活一天是一天,打獵、採集到食物,就能夠存活,不必想到未來;但到了文明社會,產生大量的協作與契約,很多工作在短期內是不容易看到成果,工作的價值是在於「未來」的成果,而不是「現在」;人一但眼下沒有看到立即的成果或變化,自然就不會那麼積極努力,於是產生「拖延症」。這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拖延症」好發在那些從事「創造性」,而非「機械性」工作的人們。
2.
現代社會的運作方式,更加重「拖延症」: 人類開始現代化與工業化,不過是近200年的事情,跟200年前的世界相比,現代社會的運作方式更加複雜,從起頭的目的到所需的手段,其距離變得更遠;此外,現代人很多工作是被強加的,不發自內心自願去做的;最後,現代人透過電視或網路等媒體,被這個社會強加了許多的觀念,讓我們腦子裡有許多何謂「正確」的想像,很多目的都是「想像出來的」。例如: 別人都說男人應該要有人魚線,所以我就糊塗地買了一本教男人如何能夠有人魚線的健身書籍,但書買回去了根本不會看,搞不好連封套都沒拆,只擺在架上;以上都是現代社會增加人們罹患「拖延症」風險的原因。
「
拖延症」要怎麼治療呢?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約翰‧佩里教授,曾對如何治療「
拖延症」有深入的研究,還因此得到2011年度的「
搞笑諾貝爾獎」殊榮;他提出的一帖藥方是「
結構性拖延法」,就是坦誠自身的不理性,無法克服拖延症;當我們手上同時有好多件事情未完成,我們老是想拖延,那我們就用做其他也是需要做的事情,來「
拖延」當下我想要拖延的事情;例如: 佩里教授老是欠出版社稿件,一直想拖延交不出來,在拖延的過程中,他就跑到史丹福大學的學生宿舍找一些學生聊天,那種深度的訪談,結果後來佩里變成史丹福大學一位很出名且受歡迎的教授,這就把「
拖延症」本身,轉化成另一件有意義有產出的工作。
以上內容,主要改編自中國羅振宇先生製作之《羅輯思維》系列節目,其中的一段視頻,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而有興趣知道更多的人,歡迎造訪下列連結,觀賞《大家都有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