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腦出血 / DOAC


(12/29 ICU 查房筆記)

一位61歲男性 (87.0 kgw),過去病史有:

1. CAD WITH AP S/P POBA OF LCX-M-OM2.
2. HCVD WITH CHF FcIV.
3. Af WITH VR.
4. HYPERLIPIDEMIA.
5. CKD, mild (CCr = 68.2, eGFR = 54.8 ml/min)

病人長期在心臟科門診治療,開立藥物有某 DOAC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Rytmonorm、Sigmart、Lasix、Co-Diovan、Lipitor。

這次到急診室的原因是急性右側肢體無力,發作大約六小時,緊急電腦斷層檢查顯示有左側putaminal hemorrhage,出血量大約10 mL,急診將病人收治 ICU 密切觀察與治療,現在病人意識清醒,右側上下肢肌力大約四分,血壓大約123/87 mmHg,心跳 80次/分鐘...。

因為是急性非創傷性腦內出血 ,屬於life threatening bleeding,所以需要立即將此DOAC停掉;因為該DOAC無反轉劑,所以根據我國的 guidelines ,可採取的措施如下:

「The administration of PCC or aPCC can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life-threatening bleeding if immediate hemostasis is required.」

「Fresh frozen plasma cannot reverse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on NOACs, but may be used to expand plasma volume as a supportive care.」

但不用DOAC,病人可能會再度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或是全身心因性栓塞,那何時才能將DOAC加回去呢?根據我國的 guidelines

「The use of NOAC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ICH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NOAC can be restarted after 4–8 weeks if cardioembolic risk is high and the risk of new ICH is low.」
 
「For patients with low cardioembolic risk and high ICH risk, the following risk factors for increasing risk of ICH should be evaluated prior to decision of using NOACs: lobar bleeds, cortical bleeds, amyloid angiopathy, severe white matter lesions, multiple microbleeds on MRI, chronic alcoholism, and need for DAPT after PCI.」
 
所以住院期間,我們必須重新評估病人的栓塞與出血的風險,待病人腦出血的狀況較穩定後,適時地重新開始給予 DOAC。
 
下次要選哪一個 DOAC 比較好呢?個人認為,考量病人使用原 DOAC 有發生腦出血,建議換另一個 DOAC,最好是有反轉劑的 DOAC ... (個人意見供參考)。
 
建議延伸閱讀這篇2017年台灣的 guidelines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回顧 2 0 1 8


2018年只剩下1、2天了,回首這一年,感覺在緊湊、忙碌的節奏下,似乎過得特別快。以下,針對幾個重點,為自己這一年來的表現,做個簡單的回顧。

1. 體重管理:今年最重大的成就,就是透過學習營養學相關專業知識,讓自己的體重一口氣在不到三個月就瘦了四公斤,而且偶爾放鬆大吃,也有自信之後還能按照一樣的方式,繼續穩健地瘦下去,也不擔心復胖,一些抽血數值,例如LDL-C,也創下歷史新低 (真心推薦蔡醫師的瘦身網站) 。


 2. 親子關係:上了一些心理與情緒教養的課程,讀了些書,且大約兩個月前,參與了兒子每週一次的心理諮商,與老婆同心協力,逐步化解青春期各種糾結,與關係上的地雷。雖然還是跌跌撞撞,進步緩慢,但至少有在正確的方向上發展。

 3. 運動挑戰:維持2017年開始的跑步與重訓習慣,今年一口氣參加了古都馬拉松(半馬)、普悠瑪鐵人三項、安平星光馬拉松(全馬),希望可以持續增肌減脂,增進身體健康。

4. 教學:在106下與107上,密集地上了兩屆藥學系的藥物治療學課程 (神經內科相關用藥),不僅累計不少上課時數,也在邊教邊學的過程中,開發了一些活潑、生動的上課方式,同學給予的評價也還算不錯。

 
(課程負責人賴老師分享上課同學回饋)
 


(廖同學說很喜歡我的上課方式,下課後,我們很開心地一起合照)

5. 專業發展:國際部分,受邀擔任2019年美國腦中風學會年會的摘要審稿者,並接受獎學金,參與韓國腦中風國際演討會 2018 ICSU & 1st AKJSC;國內部分,參與撰寫「腦中風靜脈血栓溶解治療」和「降血脂治療」兩個指引 (guidelines),並先後在神經學會年會與腦中風學會年會上大講台演講,並舉辦Tainan Stroke Club四屆 (31-34屆),還有Stroke and Muscle的大型跨界研討會,目前正打算善加利用Facebook + Blogger 的平台模式,打造更好的專業智識分享平台,增進我們腦中風的醫療與照顧品質。

6. 學術發表:今年第二季開始,團隊投稿運勢不順,不是review太久,就是屢被退稿。另外,醫院的論文獎金制度有所變革,一個人一年最多僅能申請兩次,對自己相當不利。研究的類型,也正在努力嘗試轉型進步階段,今年在學術發表這方面,真的是青黃不接,乏善可陳的一年。明年度繼續努力,堅持下去。

7. 資產配置:上了綠角的優質財經課程,完成美股證券開戶,開始投資美股ETF,希望剛滿四十歲的我,可以利用所學的指數化投資,達成資產平衡配置,抵抗通膨,早日能夠財務自由 (美國券商Firstrade的交易安全簡便,而且0手續費,大力推荐)。

為了讓老婆假日好好休息,連續假期,將把兒子抓到醫院陪我值班,一邊盯他把積欠的功課、參考書、考卷一一寫完,數學不會的也可以問我...。

生活真是不容易啊!大人與小孩都一樣。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Lazarus drug / 藥物治療學


在賴嘉鎮老師的規劃下,我們藥物治療學課的課程進行方式相當地活潑,像在我負責的神經科部分,就規劃了一些題目,讓同學們可以分組報告,這篇網誌記錄的,是我最喜歡的一題。

題目的來源,是林素真老師的一篇臉書貼文,茲摘錄如下:

「去年在美國有超過7萬人死於藥物過量 - 其中許多是來自海洛因和其他opioid類藥物。用於應對這場危機的最廣泛使用的工具之一是naloxone。它可以在幾秒鐘內逆轉opioid藥物過量,把瀕死的人立刻救回來。(這就是為什麼naloxone 被稱為Lazarus Drug。 聖經裡提到耶穌行使奇蹟把已經死了四天的 Lazarus救活。) 但今年早些時候,兩位經濟學家發布了一項研究,表示naloxone可能會引導一些opioid使用者從事更危險的行為 (例如使用更高的劑量),而導致更多人死亡。這是經濟學中所謂的moral hazard. 報告一出來,群情嘩然,因為許多公衛政策學者都主張廣泛配置naloxone 以及訓練更多人(包括使用毒品者)使用naloxone, 以應付這場opioid危機。但是如果naloxone真的造成moral hazard,那不就是適得其反? 的確是個難題...」

文章引述了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的一篇報導:Life, Death And The Lazarus Drug: Confronting America's Opioid Crisis

我以此貼文為材料,出了下列題目組:

1. 請簡介美國的opioid epidemic現況
2. 請用藥理學機轉解釋:為何naloxone 被稱為Lazarus Drug
3. 請發表您們這組對 「廣配置naloxone相關急救措施」的觀點

同學們的準備,特別是思考的深度,超乎我的想像,謹將代表性的PPT刊登在此。







最後,感謝藥學系的全力支持;下一屆,我將會以臨床醫師的角度,再構思其他活潑有意義的教學活動,讓藥物治療學的課堂「翻轉」。


台南新樓醫院 居家醫療


收案條件:
1、  有明確醫療需求。
2、  因失能或疾病特性致外出就醫不便。
3、  居住在家中



服務內容:
1、一般西醫門診診療服務。
2、一般藥品處方箋用藥。
3、藥物整合服務
4、個案健康管理。
5、電話諮詢服務。
6、抽血檢驗服務



連絡窗口:
(06) 2748316轉4085,蘇護理師。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居家醫療 計程車



本院居家醫療業務,往返醫院與病家路途,有專門配合的計程車隊與司機,今天在路上,跟司機聊了天,摘要相關心得如下:

1.      各種行動支付方式,不只記帳方便,更有對於司機人身安全的保障。
2.      台南地區觀光興盛,要來的過年假期,一般載客乃至包車業務,其實收入相當優渥。
3.      司機家鄉,南投魚池的一些趣聞,小時候幫九族文化村種樹,一棵5毛錢。
4.      載過最好的客人,是有次代客駕車,把一位大老闆連人帶車送回新北八里,原本講好一萬二,多給三千作回程交通費。
5.      最討厭載的客人類型,最悲慘的經驗 (酒醉乘客把車子吐得亂七八糟)
6.      見過各種特別、形形色色的客人。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黃油先生與膽固醇



網路上有段七到八分鐘的影片,裏頭有位先生,向大家解釋膽固醇的迷思,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元兇不是膽固醇;HDL不是什麼「好膽固醇」,但很矛盾的,他又建議觀眾多攝取「黃油」、「草飼牛肉」與其他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增加HDL;最後以「學識不等於道德」,來批判醫學界這個「膽固醇大騙局」。

因為幫藥學系上藥物治療學課,其中講到STROKE章節,有提到降血脂藥物在次級預防的角色。於是我就以此影片為題材,讓同學分組準備報告。同學準備得很認真,討論也算踴躍。茲補充內分泌科劉漢文醫師,針對此議題的相關整理網路連結。


我的心得:七分真,三分假



就像LDL-C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外層有protein,裏頭包著cholesterol;廣為流傳的不實謠言或假消息,常常是七分真、三分假,例如影片中提到的「糖跟動脈硬化有關」、「發炎在動脈硬化的角色」等,確有其事。但那包在裡面之「三分假」,卻往往是扮演豬羊變色、顛倒是非的關鍵。

這樣的練習,感覺是個很好,訓練獨立思考的機會。身為老師的我,也同時在努力學習當中!

感謝同學的熱烈參與!

感謝劉醫師好文,蔡醫師提供相關資訊,賴老師在教學活動上的支持。

賢德又孝順



(假日早上的菜市場,水果攤前)

觀察我老婆的買菜行為,條列如下:

1. 知道賺錢辛苦,非常節省,有一斤35的絕對不買一斤40的。
2. 擅長評估食材的好壞,而非僅看外表;例如,芭樂一斤35的,樣子醜了點,但應該好吃,買一袋自己家裡吃;但是要送人的就不一樣了,所以比較漂亮但貴的芭樂,也買一袋,下午回家順道帶給長輩吃。
3. 知道某長輩愛吃鳥梨仔,又擔心影響他健康,所以只買個一小包,非常體貼關懷。

(我老婆真是賢德又孝順啊!)

陪老婆走路上菜市場,除了幫忙提東西,也可以給意見、開下禮拜的菜單;老夫老妻了,在一起超過二十年的兩個人,常常不用說話也知道對方在想甚麼。

雖然我跟她在很多事情的觀點是完全對立,但是兩人之間,也從來沒為了在「支持同婚與否」或其他敏感議題上,意見不同而吵過架。

我很珍惜這樣平凡的居家生活,再幾年過後,孩子離家了,就剩我們兩個人了!

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消費者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甚麼



(假日早上的菜市場,虱目魚攤前)

我跟老婆說,魚肚有脂肪,要不要試試看買虱目魚柳回去吃。

結果,我好像把魚皮錯認成魚柳,魚攤老闆的兒子,手上一邊工作,一邊提醒我。

老婆猶豫中,可能是不知道怎麼煮…。老闆兒子又很仔細地跟我們說,可以用麻油怎樣怎樣炒…;而要買多少呢?看我們拿不定主意,他又提議說,我們就先買一斤好不好?

離開後,老婆說:「我感覺老闆的兒子比老闆還會做生意耶!」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孩子 評量 一些想法



在臉書上看到蔡校長的這篇文章,其內容讓我想好久,對此我梳理目前自己的心得,並做些延伸,如下:
1. 太簡單,會覺得無聊;太難,又會覺得過度挫折。最適合的就是中間的 "學習區" ; 成人學習也是如此,據說那種學東西,稍微遇到挫折的感覺,會讓人避免失智,老了以後也會變成"超級老人"。重量訓練也是這個原理,一定要有點操又不能太操,肌力才會增長。


2. 小學跨到國中,學習量與難度是跨越一個數量級,國中跨到高中應該也是如此。從失敗挫折中迅速恢復的能力 (resilience),才是伴隨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3. 家長陪伴孩子讀書的力道、態度,要拿捏妥當,否則不小心會培養出低學習動機與依賴的習慣。
4. 家長的心臟要夠大夠強,當孩子大了些,他有自己想法,會去嘗試一些怪事;這時家長一定要忍住,坐視不過度干預,提供試當資源,注意是否安全合法,但不要過度干涉,讓他去犯錯,承擔後果,體會失敗的感覺,越早犯錯,損害會比較小。
小孩嘗試就像年輕人談戀愛,你越反對,他越愛;就讓他去試,自己試了就知道。
5. 我們不要從小就完全高壓打掉孩子創新冒險的精神,然後長大了才訓他們說,要有自己的想法啊! 要創新啊!
6. 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有動機去寫評量? 維持學校成績,目前我們還在嘗試各種方法
7. 當然,分數不是全部;但是,生活大不易,每個個體、家庭的條件不同,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教養議題,現在有人願意生養孩子就要好好鼓勵了,建議旁人給多點同理支持...


苦楝



在醫院的訪客機車停車場旁,有棵苦楝,每年春天花開,飄出淡雅的花香,炎夏烈日下,也給來往的病人陰涼。可惜,最近為了因應鐵路地下化施工,院方被徵收部分土地,導致未來停車空間不足,需重新規劃,所以最近這棵樹就被砍掉了。

身處老舊的東區社區,空間已高度飽和有限,我來到新樓近十年來,屢屢見到醫院或隔壁神學院的樹木,因為發展需求,一棵棵的消失,僅有少數幸運的,可能得到被移植的機會。

悼念這棵苦楝樹,也呼籲大家珍惜身邊各種供人乘涼、鳥兒棲息,可以悅人耳目的美麗樹木。



苦楝的相關知識,見此

另感謝身心科董主任提供相關照片。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35th Tainan Stroke Club



因為心房顫動與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關係,神經科與心臟科拉近了距離。這次會議的亮點,是邀請成大有在做PFO closure的心臟內科劉嚴文醫師參與,演講有關高血壓控制與中風預防新知,還有指導我們有關ESUS相關的心臟內科知識。

其他內容,包括碧姍回顧AFDASESUS,宋昇峯醫師講他的大數據研究,我講PILOT study…。

是的,PILOTTainan Stroke Club2019年將會持續轉型與進步,第一場,我也會在策展與宣傳方面,做一些新的嘗試,期待您的參與。


報名請點擊連結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激勵人心的「就任感言」




新上任的腦中風學會理事長,台大的鄭建興教授,他的這份就任感言  ,看了真叫人熱血沸騰。

眼看鄰國的中風醫療,一直在進步,我們台灣千萬不能落後啊!

做研究,救台灣!


承擔與期許
第十三屆理事長 鄭建興
    很感謝大家的支持厚愛,弟建興能擔任台灣腦中風學會第十三屆理事長之職。台灣腦中風學會自19953月成立迄今已23年,在歷屆理事長、理監事們的戮力推動,會務與會員數持續成長,這幾年溶栓與取栓治療如火如荼的進行,經大家努力,治療的適應症擴大、健保給付也陸續被核准,病人得到更好的照護,腦中風的診療愈來愈被醫院、社會與政府重視。

    雖然我們持續成長,但環視主要國家在腦中風臨床診療與研究上的快速進展,特別是周遭的日、韓、大陸等國,我們似乎進步的幅度還不夠大。今年9月至上海華山醫院參訪、12月至北京參加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國際專家共識會議,見識大陸在中風治療的進展確實很快,很多年輕醫師積極投入於腦中風領域治療與研究,乍看我們似乎差了一大截。但實不需要太氣餒,我們有自己的優點,包括平均醫師素質較佳、診療的可靠度較好、不同醫院治療指引遵從度較高、健保的給付較完整等。現在應該是好時機,儘快努力將過去幾年的蓄積能量表現出來,在未來兩年我期許學會能達成下列目標

(1)    腦中風教育訓練:除了年會的節目規劃由節目委員會每年儘早開始,促進各地區的雙月會按時舉行。擬定將於20196月底與澳洲中風專家共台推出Master Stroke Class課程,讓學員,特別是年輕醫師、有完整深入的最新腦中風診療知識。

(2)    跨國交流:擬定將於20206月在澳洲的凱恩斯舉行台、韓、澳三國的中風研討會議。此外、也希望積極拓展與周邊國家更多的交流。

(3)    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與中國卒中學會合作舉行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初步擬定在天壇會議時舉行。

(4)    積極參加國際會議:鼓勵會員參加美國中風會議(ISC20192月在檀香山、20202月在洛杉磯)、歐洲中風會議(ESOC20195月在米蘭)、世界中風會議(WSC20205月在維也納)、亞太中風會議(APSC20199月在馬尼拉、20209月在韓國)等,對於年輕醫師參與國際會議有論文發表,學會將予以相當補助。

(5)    整合多中心的研究:學會將積極協助整合多中心的研究,初步計畫包括動脈取栓登錄、不明原因腦梗塞中風的長時間心律監測等。

(6)    積極促進年輕醫師投入腦中風領域:將成立年輕醫師群組,由年輕醫師自發性的安排活動學習成長,初步與中國卒中學會青年部討論,有可能共同舉行研討會。

(7)    台灣腦中風雜誌:腦中風學會的會訊自19945月起即持續發行,然而為提升學會的學術與教育目的、更好的保存文章與引用,會訊轉型為雜誌是有需要的,鄰近的日、韓、大陸都已有自己本土與國際腦中風雜誌,台灣腦中風學會實應該調整與趕上。

    上述的工作要在2年內達成並不容易,除了決心承擔與信心,更需要大家的協助,期許台灣腦中風學確實提升腦中風的臨床服務、知識提升、研究推展。



如何面對青少年的叛逆?


十二月,星期五的夜晚,微涼,剛提前自所上的研究討論會中離開,趕赴心理治療所,繼續兒子每週一次的情緒諮商,機車一路狂飆,幸好沒有遲到;老婆與兒子也已經到了,上二樓接受腦波與專注力的常規檢查,接下來一小時後,完成諮商,我又狂飆去安親班載女兒,怕現在已晚了,讓安親班等太久…。

兒子從小調皮好動易闖禍,讓我們(特別是我老婆)傷透腦筋,期間,試過信基度教、看精神科開「利他能」當ADHD治療、職能治療、游泳教練的嚴格規範、送去舅舅的工廠打工,這次心理治療所的情緒諮商治療,似乎已是眾多試驗中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你們為何不試試完全放手不管他,讓他知道你們沒有他也可以?」這是心理師最常常給我們的建議。

我來自鄉下的一個公教人員家庭,我到國三時,志向就是考到大都會的第一志願高中,高中的志向就是考上醫學系,這些志向可能都來自旁人的鼓舞,但自小到大,甚至念到博班,我總是遵循著自己的想法,努力去做我愛做的事情,付出心力勞力去取得回報。

我老婆來自都會區的一個藍領家庭,自小父母親的管教相當高壓嚴格,小學時每次考試沒有一百分就會被狂打,國中時因為不擅長數學,也總是被升學班的老師修理,造成終身對數理科無比恐懼的陰影。

我兒子,自誇一下,好像資質還不錯。沒什麼準備,好像是去聊天交朋友了,就考上我們這邊最明星的國中之數學資優班;國一,體適能測驗也沒甚麼準備,就在1600公尺與立定跳遠拿到兩面金牌(百分等級9485)。小時候學騎腳踏車,沒五分鐘就搖搖晃晃,就會騎了。

學東西太快就會,會不會也是種詛咒?兒子常有那種驕傲的自尊,而且太常被稱讚「聰明」,也就變得跟書上寫得一樣,不願意接受挑戰,會逃避失敗,喜歡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來印證自己真的很聰明。

在小學中高年級,我們家每天晚上的活動,就是媽媽、爸爸放棄一切工作,輪番上陣,盯兩個小孩(特別是兒子)寫功課、彈鋼琴、聽學英文,小孩面對這種高壓,也只好以拖拉鬼混應對,然後親子之間總是這樣子糾結纏鬥,直到夜深才都精疲力竭地睡著。

上了國中,兒子開始越來越會反抗,或是逃到手機與電玩的虛擬世界去尋找自我,親子衝突就越來越多,我們慢慢理解到,高壓手段似乎沒效,需要另求方法。

回想自己國中時,也是愛打電動,一次五元十元的那種機台,那時候還有安非他命等相關風險哩!幸好自己全身而退。而上課不認真聽,考前考題寫一寫就可以得高分,兒子現在做的,其實跟自己當年是一模一樣。我國一、二時愛翹課,跟一群人躲在垃圾場,看比較大尾的流氓抽菸打架,現在我兒子已經乖多了。

「就像談戀愛,你們家長越反對,小孩子就會越愛。」心理師說過這句話。

我跟我老婆,是否犯了一個毛病,想做個完美的家長,教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完美的小孩?我們是否忽略了,小孩是一個有機體,有自己的思考,他現在要的不見得是我們要的,而我們卻一直塞給他那些他不要的?

我們是否就像中國古代的集權皇帝,希望給孩子一個穩當成功的未來,努力為他規劃設限,同時也用高壓統治,打斷了他的思考與進取的心思,以為這樣穩定就可以千秋萬代了,卻喪失了對劇烈變動環境的適應力與改變能力,喪失了創意,無法現代化…?

回想當初我念書或是選科、選博士班研究題目、選工作地點,都是自己想的,可能旁人叫我做甚麼,我也不一定會順服;為何當自己變成爸爸的時候,就希望孩子一切聽從我們的安排,做符合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孩子?當然,絕不是要改變成完全放縱溺愛的教養方式,而是過去我們那種威權的教養方式要有所調整了,所以除了心理諮商之外,最近我們都在念這本,學習從直升機的教養方式,修正轉換成「溫和堅定」、「賦能」與coaching

我們還在努力中…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Smartwatch detects AF: 一些心得與想法



12/08高雄有一場演講,其內容大多來自發表在今年JAMA Cardiology上的一篇文章:Passive dete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martwatch

現將整理資料與演講後的一些想法,分享如下:
1.      Smartwatch或運動手環用來偵測心跳速率的工具,是會發出綠光的photoplethysmography (PPG)PPG的技術並不難,已經存在超過一個世紀。


2.      本文中提到的Cardiogram是一個Apple Watch上的應用程式,透過擷取心跳數據 (特定時間內的平均心跳數,而非beat-to-beatR-R interval),運用deep neural learning的人工智慧方法,判定是否有AF


3.      像這樣使用smartwatch來篩檢有無AF,其實是相當方便,因為是被動式篩檢,受檢者不需要額外的動作,手錶戴在手上可以24小時持續監測,但缺點是,目前這樣子ambulatory monitoringsensitivityspecificity似乎還不是很理想,AUC大約0.72
4.      大規模的AF篩檢,找出有AF病人並給予oral anticoagulants,希望可以降低因AF相關腦中風的發生率,這是個很好的理想。但是像這樣,篩檢出來的短暫、無症狀AF,使用anticoagulant是否真的安全有效,目前還是未知,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本次會議,是第三十四屆的Tainan Stroke Club,與南區ESUS研討會合辦,過程中,深深感受到主辦單位在logistic方面的用心,在此深表致謝。



Data Center: Perspective


昨天與高老師聊天,聽她談建立data center的願景,個人感覺非常激勵,節錄重點如下:

1.      建立一個好的infrastructure,不僅要有好的data management technique,更要能夠確保data安全,並且合乎相關研究倫理與相關法規,讓其他機構也願意放心地把data跟我們分享,放在我們的平台上。
2.      別處研究者或臨床醫師,有研究的idea與想法,可以跟我們合作,我們可以提供data分析的相關技術與服務。
3.      把規模做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更好的待遇,年輕人就不必為了賺錢而離鄉背景。
4.      data center整個規模都做起來了,我們可以配合南向政策,往東南亞國家輸出我們的know-how

另外,健保資料庫等secondary data analysis研究,也需要進一步的轉型、進步,如以下兩點,剛好都跟連結有關:
1.      連結其他的全國性大型資料庫,例如:疾病登錄、國民健康訪查。透過資料庫的交叉連結與相互驗證,讓研究的正確性得以確保。
2.      連結其他國家的研究同好,進行跨國的data base research,透過跨國合作,讓台灣的data與相關研究者,能夠得到國際的認可,例如:Asian Pharmacoepdemiology Network (AsPEN)



很佩服高老師的遠見與願景,希望我們的data center能夠順利建立起來。



最後,勉勵自己,不以過去摘了些低垂的果子而自滿,要能夠與時精進,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技術,視野的高度廣度。

(補充)高老師回饋:謝謝你的認同與費心整理,希望能做到一點點基礎!
在網路世代,若能投入知識經濟,就可以立足台南、連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