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參與成大中風團隊舉辦的台南區轉診平台討論會,聽到優秀的學弟,報告一篇mobile stroke unit (MSU) 的研究,今年九月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連結)。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現行標準的緊急醫療系統 (救護車送醫模式),MSU的治療模式,能夠增加病人恢復良好的機會。Number needed to treat大約是10 (每治療10人,就多1人受益)。
3. 英國大師Peter Rothwell的線上演講,講到one-stop TIA care (「一站式」的TIA照護),透過適當的triage,讓一些TIA病人不必住院,而是用快速門診的方式,給予緊急的治療(例如:antiplatelet),還有etiology的survey,例如:MRI + MRA,確認DWI有無病灶;心臟檢查,甚至是prolonged monitor,確認有無心房顫動;血壓治療部分,除了office BP、home BP,甚至還包括ambulatory home BP monitor,使用藍芽傳輸,看病人的circadian BP change、BP variability等,期待給病人更好的risk factor control,與最佳的全面性照護,以避免未來的recurrence。
我看到的,不只是糾結在「antiplatelet要怎麼用」,而是從大局著眼,並善用科技的良好照顧。
4. 之前,主辦單位詢問我是否可以幫忙找國外的speakers,我從我的推特追蹤好友名單,找到了一位在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工作的Adam Dymitriw醫師,專題演講COVID-19與stroke,主要是針對北美地區,這波疫情肆虐以來,中風領域的一些現象觀察、醫療層面衝擊、與治療進展。COVID-19仍舊是很熱門的話題。
5. 澳洲大師Bruce Campbell的演講,針對急性中風之EVT治療,做了一些update。目前,最火熱的,在於EVT是否能像心臟科的primary PCI那樣,可以直接進行,省略掉前面IVT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的部分?另外,tenecteplase目前似乎是很有潛力,delayed time window EVT越做越多,這些,都是天邊的彩虹,我們醫院沒有,所以就…。
1.CREDENCE (Canagliflozin and
Renal Events in Diabetes With Established Nephropathy Clinical Evaluation) 研究中,Canagliflozin在no AF/AFL的次族群,似乎可以顯著地降低AF/AFL的風險。
接著,在前言部分,作者也特別強調:” Guidelines are intended to define practices meeting the needs of
patients in most, but not all, circumstances and should not replace clinical
judgment”,每個病人的臨床狀況,一定都不相同。指引再如何完備,也無法適用每位病人的特殊臨床狀況,指引也無法取代每位醫師的臨床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