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系的學生們,雖然上過課,聽過癲癇的臨床表現,還有琳琅滿目的抗癲癇藥品,但是比較沒有機會,去接觸到實際的癲癇病人。
癲癇,是個需要長期藥物控制的慢性疾病。癲癇病人,很多都還在工作,疾病本身,也常常會造成病人個人、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衝擊。
這次,我們透過黃欽威主任的介紹,找到了一位病人、一位家屬、一位醫師。
課程的進行,是採用訪談的方式,由同學們預先討論設計問題,經過預先排練流程後,在課程當天,對那三位邀請來的外賓,進行訪談。
病人說他最近被開立一種新藥,吃了以後,都會像喝酒一般,感學很放鬆,輕飄飄的,那是甚麼藥?
家屬照顧患有癲癇的爸爸,很擔心他除了抗癲癇藥品,還有很多其他慢性病,都要按時服藥,很擔心藥物交互作用,怎麼辦?
最後一位醫療人員,是一位神經內科的住院醫師,他本身也是癲癇病人 (他的故事連結)。如何面對他人的異樣眼光,克服本身的疾病,扮演好自己的醫師角色?
整節課,進行的相當流暢。同學分工進行,除了訪問者,還有主持人、攝影、音樂等。我與賴老師,第一次採用這樣子的上課方式,也很感謝助教們的全力協助,我們都是在做中學。
若有不足的地方,大概是同學訪談的部分當中,藥物相關的部分,應該還可以再增加一些。還有,有些同學的講話聲音比較小聲,而個性可能比較內向害羞,所以訪談會有點冷場。這是我們下次可以再改進的地方。
(紫色,是關懷癲癇的顏色。當天,賴老師特別為全部的人,都準備一個紫色的口罩,作為"dress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