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OT =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
從pioglitazone的事件之後,美國FDA開始要求糖尿病新藥,必須要做CVOT,證明其心血管方面的安全性。
在大量閱讀這些參考資料之後,我大致歸納出下列的心得:
其primary outcome,大多是three-point MACE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包括cardiovascular death、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non-fatal stroke。有些,可能再加上hospitalization for unstable angina,擴增成four-point MACE,或是進一步,再加上hospitalization for heart failure。
其實驗設計,大多是隨機、雙盲、安慰劑控制,收案人數動輒數千,甚至上萬,追蹤時間可能都是長達3-5年。
統計方法,大多設定為non-inferiority與superiority,判定方法為其hazard ratio (HR) 的95% confident interval的上界,小於1.30與1.00。
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CVOT中,每個病人的追蹤時間,長短不一,所以統計MACE風險,是使用HR,而非odds ratio (OR)。我之前就抓到有CVOT的meta-analysis,誤用到OR,請看我的臉書po文。
收案的糖尿病人,很多都有established CVD or ASCVD。我發現,這兩個名詞有些微的差距。
ASCVD =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包括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unstable angina、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 50%)、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chemic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aortic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參考資料)。
CV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大約是 = ASCVD + heart failure。
同理,MACE當中的「CV death」,應該也有包括因「heart failure death」。
順道一提,在寫這篇blogger時,一邊聆聽蔡醫師周醫師的這個直播,有關減重治療的精采討論(連結)。我發現,跟減重很類似的行為,就是投資理財,兩者有很多共通點。例如:
一開始,都要記錄 (飲食的種類、卡路里 vs. 記帳、收支管理)。
大家都想求快,但通常都是欲速則不達,或是無法持續。
偏方很多,但大多無效。
找到正確的方法,長期積累,才是可長可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