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9:覺得傳統觀念是血糖控制好就好,類似血壓達到的「數字」比藥物「種類」重要?
這是朋友提出很有意思的問題,我的讀書心得如下:
以dulaglutide為例。根據REWIND試驗,dulaglutide可以顯著減少stroke (包含ischemic stroke、disabling stroke、以及non-fatal stroke or death)。而進一步mediation analysis則發現,dulaglutide減少stroke的效益,有54%是來自於HbA1c的減少,有14%是來自於血壓的減少。
另一個針對過去12個各類糖尿病新藥,所做CV outcome trials的統合分析也發現,病人所達到的HbA1c值,可以解釋94%的between-study variances。而且HbA1c每下降0.5,MACE的HR就會下降20%。
在這些CV outcome trials中,不管是治療組或是安慰劑組,病人都接受一樣的standard of care (血糖控制,還有血壓、血脂、抗血小板治療等)。兩組的差別,在於治療組多了一種糖尿病藥物治療。
雖然在同樣standard of care之下,研究者會儘量用各種其他非試驗藥物,儘量把血糖控制,HbA1c達標。但治療組,就是多了一種血糖藥 (欲試驗之糖尿病新藥)。若此新藥,其降血糖效果又特別強,那麼治療組的HbA1c,還是會比安慰劑組要來得低。
以REWIND trial為例,不只HbA1c下降,連體重、收縮壓等,在dulaglutide治療組,都有明顯的下降,效益實在是太強大了。Dulaglutide預防中風的效益,很可能有一大部分,是透過HbA1c、體重、收縮壓等數值的改善,而達到的。
也難怪,在一篇最新的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中,有這麼一段話:"Most studies included people with diabetes only so these results could be due to better control of their diabetes, rather than the medicines’s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仔細咀嚼,還蠻有意思的。
有句話,好像是這麼說的:「與其追求天邊的彩虹,不如珍惜眼前的玫瑰。」對於我們合併有糖尿病的中風病人,除了藥物的幫助以外,治療團隊努力透過各種方式,包括飲食控制、運動等非藥物方式,來改善病人的HbA1c,也許是最根本的、經濟、有效的。